停车纠纷的诉讼时效
“我俩因为停车起了纠纷,他在平台投诉我!”近日,石嘴山市公安局惠农区分局红果子派出所接到一快递小哥报警。当日,快递小哥王某驾驶一辆小货车到一企业送快递,在等待收件人取快递间隙,王某将快递车就近停放在了该企业内部停车场。该停车场的管理员张某以外来车辆占用车位影响本企业员工车辆停放为由,要求王某立即将车驶离,王某认为开车来厂送快递也是为员工服务,而且停留的时间不长,就拒绝将车开走,为此俩人发生了争吵。之后,快递小哥因自己被投诉,就报了警。在了解到事情经过后,民警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王某主动向张某承认了错误,张某也及时联系平台客服撤回了投诉,双方矛盾被圆满化解。
解决停车纠纷的法律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协商
自行协商:纠纷双方直接面对面沟通,就停车问题涉及的争议事项,如停车位置、停车时间、赔偿责任等进行讨论,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停车场内,车辆之间发生轻微刮蹭,车主双方可当场协商赔偿金额等事宜。
第三方协助协商:邀请与纠纷双方都有一定关系或影响力的人或组织,如物业管理人员、停车场管理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从中斡旋,协助双方进行协商,促进纠纷解决。
调解
人民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对停车纠纷进行调解。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社区、街道等相关部门组织成立,其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性质,双方应自觉履行。
行政调解:相关行政部门,如交警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依职权对停车纠纷进行调解。比如交警对于道路或公共停车场内的停车纠纷,可依据交通法规进行调解。
司法调解: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进行调解。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
前提条件:双方需在停车相关的合同、协议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后达成仲裁协议,明确指定仲裁机构和适用的仲裁规则。
具体流程:准备好与纠纷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停车合同、缴费凭证、现场照片、沟通记录等,向约定的仲裁机构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仲裁机构受理后会安排仲裁庭进行审理,双方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陈述、辩论和举证,仲裁庭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诉讼
准备材料:撰写起诉状,明确原被告双方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同时收集能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缴费记录、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
提交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一般来说,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具有管辖权。
审理判决: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判决。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在规定时间内可以提起上诉。
停车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为三年。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车辆保管合同纠纷中车辆被盗,有的观点认为诉讼时效为自车主知道车辆被盗之日起一年。
如果你遇到类似事件,但是无法解决 咨询我们
也可电话联系:15210796290